各單位:
為進一步提升我院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與能力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根據學院相關精神,經研究決定,組織開展2020年院級教學團隊申報工作?,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一、建設目標 通過建立團隊合作的機制,深化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,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手段方法的改革實踐,促進教學研究和教學經驗交流,開發優質教學資源,實現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,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,建設一批著眼跨界合作、專注本科教學、政治素質過硬、業務能力精湛、育人水平高超、方法技術嫻熟的一流本科教學團隊。 學院將重點鼓勵以下四類教學團隊: 1.鼓勵各課程建設與改革教學團隊的成立與建設,以核心公共基礎課、學科基礎課為主,量大面廣的推進各學科、專業課程體系研究、建設與改革,并結合各類開放資源,體現學院開放辦學、協同育人的教育教學理念,鼓勵院內合作、校企合作。 2.鼓勵積極探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教學團隊成立與建設。 3.鼓勵研討教學管理方式、方法及相關體系建設的改革創新教學團隊成立與建設,其中包括對學科競賽、創新創業教育及其管理方式研究。 4.鼓勵推進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育相互融合的實施與改革研究教學團隊成立與建設。 二、遴選數量 2020年,學院計劃立項建設15個左右的院級教學團隊,申報時應明確團隊名稱,組織架構和運行模式,成熟一個立項一個。 三、申報條件 1.團隊組成 每個團隊設帶頭人1名,成員不少于5人(含帶頭人),隊伍結構合理。團隊應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,應擁有潛心教書育人、德育為先、立德樹人的思想引領,具有明確的發展目標、良好的合作精神、團隊文化和梯隊結構。團隊可突出“雙師”優勢,積極吸納來自行業、企業等一線的高水平兼職教師。鼓勵成立跨校、跨學科、跨二級學院、跨部門的教學團隊。 2.團隊帶頭人 團隊帶頭人應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;具有較高的教科研水平、較深的學術造詣;原則上應具有副教授(含)以上職稱(或博士),長期致力于本團隊課程建設、承擔相關本科課程的教學工作,連續在學院教學第一線為本科生授課5年及以上(截至2020年7月31日)。 3.教育教學工作 團隊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各項教育教學工作。原則上應建有不少于1門在線開放課程或主編至少1本相關專業教材;將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,各類教育教學效果好,近5年以來,未發生教學事故或實驗安全事故;教育教學管理及相關學科競賽、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運行穩健,成效顯著。 4.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成效 近10年以來,教學團隊主持完成3項(含)以上院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,或主持至少1項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,或獲得過不少于1項省級及以上專業綜合改革試點、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專業、試點學院改革、精品開放課程(在線開放課程)建設、教育部國家規劃教材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實驗教學項目、實習實訓基地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等各類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。 四、申報辦法 1.申報材料 (1)每個團隊報送《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院級教學團隊申報書》及支撐證明材料(含電子、紙質版)至所在單位(見附件1);(2)所在單位初審本單位申報材料,擇優推薦、填寫《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院級教學團隊推薦匯總表》(見附件2),并統一將初審推薦申報材料提交至教務部行政樓405辦公室(電子版不強制簽蓋,紙質版材料需A4幅面雙面打印、平裝成冊,統一上報)。 2.遴選公示 學院將組織專家對各單位推薦的教學團隊進行評審,結果予以公示。 3.立項建設 公示無異議后,下達立項通知,學院給予政策支持。 五、政策支持 在建設期內,每年給予0.5萬團隊工作經費,完成建設目標,驗收合格后,根據學院相關政策進行獎勵。 六、建設周期 院級教學團隊的成立與建設,建設周期為3年。團隊應以增進各類省級(含)以上教育教學研究、改革項目,在教學成果獎中獲得省部級獎勵,及瞄準申報省級(含)以上一流團隊、專業、課程為目標進行建設,并能在組織架構、運行機制、監督約束機制等方面能為學院培訓各類教師提供可推廣、借鑒的示范性經驗。建設周期內,教務部將根據相關建設要求,進行中期檢查和組織驗收。中期檢查不合格,不再給予支持經費;驗收不合格,不予獎勵。對于獲評立項或驗收通過的團隊,優先推薦申報省級或者國家級教學團隊。 七、申報時間 申報材料電子版、紙質版需于2020年10月10日前,由各單位統一報送至教務部。聯系人:楊依依老師,電話:87194540,QQ:190225547。 特此通知。
教務部 2020年7月31日 |